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如今安平在金门大战之后也已沦为废港,剩下的广州口岸,又随着髨贼的入寇而失陷。所以朝廷在海贸上一文银子也收不到了。
朝廷大臣们,对失去海外贸易口岸这件事,并不觉得是多大的事情。因为大明的大多数年份里,海洋带来的只是威胁,不是收入。为了防备东洋西洋来得“倭寇”“洋盗”,还要花费重金沿海设防。
隆庆开海这件事,在历史书上被大书特书有特殊的意义。实则探究其政策内容和通过的背景就知道,所谓的“开海”,更多的是一种无可奈何的寓禁于征的措施罢了。官方在无法禁止民间海外贸易的情况下,有限度地放开一道缝,把一部分地下贸易转入地上,从而可以从中抽税。这并不意味着大明已经意识到了海商贸易的重要性,也不意味着明王朝对待商贸的态度改弦易辙。
选择月港作为开放口岸,本身就体现出了开海是一种权宜之计。月港附近多山,使得这个地方形成了一个相对封闭的独立空间。土地少而贫瘠、交通不便,大明所鼓励的农业在这里难以发展。不得不靠海吃海的搞起了走私贸易。换而言之,这是一种“不得已”的作法。月港的地理环境,本身来说并不适合作为开放口岸。
这种三心二意的开关政策,使得朝廷在发展海上贸易上并不重视,而且还有意的加以限制。即使是在最繁华的1594年,月港的所有税收也不到三万两。对大明的财政不过九牛一毛而已。
温体仁是浙江湖州人,对海贸的“赚钱”其实是有切身体会的。大量输出海外的丝织品大多出这里,作为本地缙绅,每年光是销售生丝和蚕茧的收入就是一笔莫大的收入。至于其他人,则对此并无太深的印象。
刘宇亮道:“陛下,本朝开埠,以月港旧例,每年引税、水饷、陆饷、增饷不过两万两。今云可得银二十万两,实乃虚妄之言。”
其他阁僚也纷纷表示质疑。二十万两可不算小数字了。很多地方一个县全年的商税才不过几两银子。上海县虽富也不至于能点石成金。
温体仁却知道这不是什么虚妄之言。海贸的利润之高,他有所耳闻。尤其是这几年招商船行以上海为基地,悄悄地和日本、朝鲜做生意,参股的江南缙绅无不赚得盆满钵满。温家虽然没有直接入股,但他家是招商船行的主要生丝供应商之一,每年只是卖生丝就就能净得数千两。若是朝廷在上海开埠,依照当初月港事例每年东西洋一百一十引的制度发放船引,再按照郑芝龙在安平收取“牌饷”每船两千两计算,二十万两是手到擒来之事。
不知这上书之人是谁?温体仁暗暗诧异。通政司送来的所有奏章他都看过引黄,大概知道内容,最近这一年多来就没有人上书谈过开埠设关之事。
皇帝久居深宫之中,连京师都没有出过,显然不是他自己想出来的,那么是谁上书的呢?温体仁立刻想到了太监。
太监的贪婪异乎寻常,且万历年间就有派遣太监去各地税关担任税监之事,皇帝莫非是受了太监的蛊惑才想起了此事?
但是眼下的江南海贸利益,多在江南士绅手中。朝廷要在上海开埠设关,侵夺他们的权宜,不啻于虎口夺食。
虽说他已经有心要整治复社,在上海设关大可借此掐断他们的财源。但他可不愿与江南缙绅为敌。何况太监们谋划此事,亦未与自己通气――他倒不反对太监借此敛财,但是白白的送一个好处给他们,他也没这个兴趣。
当即他轻轻咳嗽一声,道:“开埠固然能增国家之收成。只是上海县不甚妥当。”他提醒道,“上海乃是南直大县,距南京不过数百里,快马朝发夕至,又扼长江入海要道,乃海防重镇。沿江沿海港口多而兵船少,最难关防,不宜开埠行商。”
上海的海贸各种优势在17世纪的官员们看来,正是最大的劣势。温体仁如此一说,阁僚们纷纷表示赞成。
温体仁这番话说得有理有据,皇帝闻言一时间也无从反驳。毕竟这只是钱太冲这样一个无名小卒的建言。
眼瞅着此事已无后话,温体仁却又道:“上海虽不合适,然皇上所言开埠之事于国事亦大有益处。臣请不妨在沿海他省,不甚要害之处另择一地,开埠设关。”
这话说得很是得体,亦照顾到了皇帝的面子。崇祯亦觉甚是满意。其实不论是月港、广州还是上海,他都无甚特殊印象。说到底还是被二十万两的收入打动了。
只要能收到钱,开埠选择何处他并不在意。当即赞许道:“温卿果是老成持重之言。”
“谢万岁。”温体仁趁机又禀告说此事涉及外夷,事体重大,不妨明发谕旨,令六部九卿并沿海各布政使议处上奏。
“温卿所言极是。此事须得慎重。”皇帝点头,“就依卿所言,明发谕旨。”
温体仁回到府邸之中,回想着今天的召对。原本召对并无什么特殊之处,最奇怪的便是这个不知何处而来的“上奏”。
尽管他推测此事是太监所为,但是回来细想。事情似乎又没这么简单。
温体仁虽然并不勾结太监,但在宫内亦有相当的人脉,以便及时掌握内廷消息。若是真有人意图谋取关监之职,绝不会一点消息都没有。
莫非不是太监,而是另外有人密奏?温体仁想到这里,叫来了一个亲信长随,轻声嘱咐了几句,让他立刻去见一个太监,打探消息。
不过,这并不是眼下他最要紧的事情。温体仁的政治嗅觉十分之灵敏,自打他入阁以来,树敌甚多,这些政敌眼下正在合流,谋划着把他赶出内阁,而皇帝,隐隐约约也透出了对他的不满。
圣眷一衰,不但仕途难保,连性命只怕也有忧。温体仁自打知道东林-复社正在谋划推周延儒复起起,就已经预感到自己的脚下开始摇摇欲坠。
他想除掉周延儒,只有兴起大案,正如当时为了排挤文震孟构陷庶吉士郑鄤。但是要周延儒此人虽然劣迹斑斑,却没什么要命的把柄可以抓,且他已经辞官归乡,除非构陷其谋逆,而谋逆大案势必要牵扯到厂卫,他并无把握能让曹化淳、吴孟明按自己的心意办事。
怎么办呢?思来想去,既然力推周延儒复出的是东林-复社,翦除其羽翼也是一种方法。这几年在他的运作之下,东林在朝中已经势力大减,真正有能力兴风作浪的,是起之秀复社。
复社号称小东林,在政治主张和成员上有许多重合之处,但彼此也有区别:一是复社更加注重把持科场,提携门人;而东林只专注于朝廷内部的斗争,对科场不感兴趣;二是复社在更注重控制地方,而东林的重点在中央。
由于复社在掖进门人弟子方面“不遗余力”,大有把持科场之势,出现了“中式者皆复社之人”的现象。
这样一个团体的存在,即使它什么不干,也主意使温体仁这样的权臣芒刺在背,何况它还是自己的敌人!
因为东林的关系,温体仁早就与复社早就势如水火,崇祯六年六月,温体仁当上首辅后不久,他的弟弟温育仁指使宜兴人吴炳作了一本《绿牡丹传奇》,影射复社的各种丑恶现象,温育人还命人将此书改编成剧本,搬上舞台四处演出。
此事闹得很大,惊动了张溥和张采。二张为此专程奔赴浙江,会见了提督学政黎元宽。黎元宽随即下令毁禁此书,并追究作者责任,将温育仁的家人逮捕入狱。此事过后,温体仁第一次意识到张溥的实力,他虽然已经下野了,却仍能遥控朝政。便下决心要铲除复社。
这年秋天,太仓歉收,二张写了一篇《军储说》,对救荒政策发表议论。苏州府推官周之夔指责二张“悖违祖制,紊乱漕规”。周之夔是福州人,亦曾加入过复社,与东林的钱谦益、瞿式耜友好,主讲过垆册书院。他因为自己名气高而自负,不被复社其他成员所接受。后与张溥结怨。
然而他的弹劾并没有起到作用,到了崇祯八年七月周之夔被罢免。周之夔认为自己下台是复社运作的结果,十分气愤,于是写了一篇《复社或问》,对复社和二张进行控诉。九年五月,太仓人陆文声又控告二张“倡复社,乱天下”,温体仁趁机周之夔和陆文声的控告送有关部门审议,想借机兴大狱。
但是温体仁显然错误估计了“通天教主”的势力。提学御史倪元珙、海道副使冯元飏、太仓知州周仲连拒不执行命令,不惜降职,进行保护,使温体仁的计划遇到了挫折。
这件事使得他对复社的能量有了充分的认识,也因此坚定了要铲除复社的心思。
十年磨剑,一剑惊天! 重生都市之始祖归来 直播后被迫成为玄学大佬 王妃纯欲天花板,王爷没过美人关 穿书成偏执大佬的情敌 离婚两年霸总开启追妻之旅姜彤厉璟辰 怪兽世界之异类养成系统 天!谁家癫公开局就创飞总裁 未世武尊 农家女逆袭首富,满城权贵求娶 厉总夫人不想复婚还偷偷生崽了姜彤厉璟辰 大佬他总拿渣男剧本[快穿] 学长给个机会 谎称怀孕嫁豪门,前任气哭了 独宠医后,齐王的庶女娇妻 大唐第一国师 重生四零,我悄咪咪杀敌 重生成昏庸皇帝 天象之主:从御雾开始 穿成男主亲妹妹后,我攻略反派
重生后成了九皇叔的掌中宝简介emspemsp关于重生后成了九皇叔的掌中宝她本是贤良淑惠的中宫皇后,却遭奸父毒妹陷害,成了祸国殃民的妖孽。无情帝王罔顾她身怀六甲,亲手将她剖腹祭天。炎炎烈日下,她流尽了最后一滴血,涅槃重生。这一世,纵与万人...
一个卑微懦弱的乡村80后,在现实的裹挟下身不由己茫然前行,有眼泪有欣慰,有残酷也有温情。本书分为三大部分前部为乡村童年,中部为初中至大学,后部为职场争斗,从6岁到36岁,讲述了30年间,在这个风云变幻日新月异的时代间隙里,一个受过高等教育却大学白读的普通大众,在经受了无数好与恶坏与善的冲击下,不断刷新对人...
联盟特搜官简介emspemsp关于联盟特搜官新书天刀金手指在修仙已签约精灵世界之联盟特搜官关键词丶宠物小精灵丶神奇宝贝丶精灵宝可梦。这个世界是神奇的,有各种各样神奇的生物,简称宠物小精灵,而这个世界又是残酷而又黑暗...
在现代刚把父亲弄进监狱的姚彤佳,坐飞机出事穿进年代文里面,什么他们一家三口都是炮灰,都是为了给女主腾位置?让她有人上人的位置?好让她有匹配男主的身份。而他们这些给他腾位置的人,当然是能有多远滚多远,早死早超生,有什么好争的?连带着隔壁屋的男炮灰,你也是给男主腾位置的主,我们都躺平吧!可是妈妈,你能不能少爱我一点,弟...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勉其心志,锻其筋骨,赞其行为,给其金手指,然后看其脸色,任其胡作非为天道你好,我就是你要找的第一高如果您喜欢补天道,别忘记分享给朋友...
在下,灌江口,二郎真君,杨戬头戴三山飞凤帽身穿一领淡鹅黄。缕金靴衬盘龙袜玉带团花八宝妆。腰挎弹弓新月样手执三尖两刃枪。别人觉醒的不是神龙就是神凤,再者就是SSS级超级恐怖天赋,而你嘲笑我的E级土狗!,不好意思,土狗只是二爷的宠物而已,你连二爷宠物都打不过,就想见二爷,想屁吃呢。神龙神凤,我一拳一个小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