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620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1部分(第1页)

作者:刘后滨;赵璐璐;程锦

序言及目录

前言(1)

贞观,这是一个中国古代历史上最令人称羡的黄金时代。贞观之治几乎成为唐宋以后治国实践中理想境界的代名词。贞观之治的历史魅力到底是什么?其中一定有唐太宗的英明神武,有文武群臣的贤良忠直,有历史赋予那个时代特有的英雄气度,有让人有所感悟却又难以说透的历史智慧。

本书描写的就是唐初君臣如何开创贞观之治的历史进程。作为“中国人民大学影视史学丛书”推出的第一部著作,本书与即将播映的三部以唐代“贞观之治”为主题的电视连续剧相呼应。全书以作为中国历史上“圣君”典范的唐太宗的成长和贞观君臣的治国实践为主线,以隋唐之际英雄群体的人生际遇以及他们如何汇聚到开创贞观之治的历史洪流为基本内容。本书定位为大众历史读物,以生动的故事,感人的场景,细腻的对话,相得益彰的插图,采取历史纪实文学的写法,力图把深厚的学术研究成果转化为大众喜闻乐见的通俗读物。

有关贞观之治的这段历史,在中国人的历史知识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有传统的演义小说如《隋唐演义》、《说唐》等长期在民间的流传为基础,随着即将开始的相关电视连续剧的热播,这一时期的历史将引起人们更大的兴趣和关注。

贞观之治的历史内涵,只有回到历史环境中去探询。当我们仔细研读史料,回望一千多年前的这段历史的时候,总是能够感受到那种特殊的历史魅力。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历经战乱的百姓对新王朝充满信心。尽管唐太宗即位之初“霜旱为灾,米谷踊贵,突厥侵扰,州县骚然”,既有内忧又有外患,灾荒的严重程度到了一匹绢才得一斗米,但是“百姓虽东西逐食,未尝嗟怨,莫不自安”。等到贞观三年(629)年成稍有好转,流亡他乡的百姓都纷纷回到家乡,竟无一人逃散。其根本原因是百姓对政府有信心,相信困难只是暂时的。到贞观四年打突厥,那是在十分艰苦的条件下进行的一场战争,唐朝的取胜,很大程度上应当归因于百姓对新王朝的一种期望,一种信心。是老百姓的高昂斗志赢得了这场战争。

二是贞观初年政治上的得民心。也就是说,实行教化、轻徭薄赋的政策,是天下大乱之后的正确选择。全国上下都有着为国家着想的积极意识,皇帝为民担忧,励精图治,崇尚节俭;老百姓也替皇帝着想,理解政府的难处,即使四处逃荒逐食,也安分守己,不把怨愤发泄到政府和皇帝的身上。这样,即使经济上还有严重的困难,社会秩序也不会乱。只要经济形势一旦好转,很快就能够恢复社会的安定。

三是唐太宗在政治上有全局观念,常常因为某一件具体事情,而想着把一类事情办好。他心里装着老百姓,他深知“民为邦本,本固邦宁”的道理,对自己严格要求的同时,能够严格约束各级官吏和王公贵族,严惩贪官污吏。他有着大政治家的风度,所谓“得帝王之体”,在夺取了政权之后,没有将原先反对自己的力量完全排斥,而是对他们大胆任用,把优秀的人才放到重要的岗位上。正是由于唐太宗在思想上和实践中的这些做法,才使政治局面和社会秩序迅速稳定下来。

四是所谓“贞观之治”,不仅应包括政治和社会的稳定,还应当包括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这说明,在新王朝建立之初,只要路线方针正确,政策得民心,政治和社会的稳定还是比较容易达到的;但是,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更需要时间,经过大动荡大破坏之后,需要有相当长一段时期才能恢复元气。贞观三四年间局部地区的丰收,并没有完全扭转生产凋敝的局面。是经过“频致丰稔”,也就是连续多年的丰收之后,才出现了米价下跌、粮食充裕的大好形势。

贞观并不是唐朝开国的年号,唐太宗也不是唐朝的开国皇帝。但是,为什么在人们的印象中唐朝似乎是由李世民开创的呢?

唐代建国的背景,是隋末大动荡之后社会秩序的混乱以及经济生产的凋敝。建立唐朝的君臣都是推翻隋朝的亲历者,他们亲眼看到一个强大的隋帝国崩溃于农民起义的战火硝烟中。唐朝的建立者是李渊(死后庙号为高祖)。大业十三年(617)春夏间,全国各地的农民起义军经过迅猛发展,已分别占领了河北、中原和江淮广大地区,隋的残余势力被包围在长安、洛阳、太原、幽州、扬州等几个孤立的据点。正当隋王朝接近土崩瓦解的时候,在太原镇压山西农民起义军并防御突厥的唐国公李渊,于当年七月十五日起兵反隋,并迅速向长安进发。十一月九日,攻占了长安城。李渊立炀帝孙代王杨侑为皇帝,改元义宁,遥尊炀帝为太上皇,而政权实际上已经掌握在他手中。义宁二年(618)五月,李渊正式建立唐朝,改元武德。关于唐朝的开国,旧史所记李渊被迫接受坐享其成,都是史臣为了辩护太宗取得皇位的合法性而虚构出来的。李渊是一个有谋略的政治家,他早有叛隋之心,太原起兵的前后过程都是在他的直接指挥下进行的。而李世民尽管见事敏速、行动大胆,在太原起兵过程中参与谋划,但也是在李渊的授意下,在组织起兵方面起了重要作用。不过,唐朝的开国与汉代、明代都有所不同,主要的开国功臣都成为了李世民的幕僚,李世民也确实具有某种开国皇帝的身份特征。

前言(3)

似乎有太多的问题需要澄清,我们没有回避,但也不可能一一作出令自己满意的回答。我们力图还原历史真相,这应是历史学永远追求的目标,也是历史学的永恒魅力所在。面对诸多问题,我们尽量全面地吸收史学研究的最新成果,在一些关键问题上重新进行研究。反映到文字上,是在研究心得基础上重新构思故事和情节,而没有采取常见的叙述体。所以,本书既不同于史学研究的论著,也不同于根据传世文献用现代汉语改编的普及读物,当然更不同于纯粹的历史小说或戏说类影视作品。这种写法无疑是一种全新的尝试,对于如何掌握和考辨史料以及在吸收研究成果、构思故事情节和文字表达上,都是一个艰难的考验和挑战。我们期待着广大读者的批评指正。

刘后滨2005年12月

作者简介

刘后滨,男,1966年出生,江西叶水人。北京大学博士。曾访学于哈佛大学,现任教于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长期讲授中国古代史、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隋唐五代史、唐诗与唐史等课程。学习研究隋唐史近二十年,在《历史研究》、《中国史研究》、《北京大学学报》、《中国人民大学学报》、《唐研究》等刊物发表论文多篇,出版了《唐代中书门下体制研究》、《盛唐政治制度研究》(合著)等多部专著。尤对贞观时期的历史情有独钟,《贞观政要》是其研读和讲授最勤之书。

附录(1)

隋末唐初大事编年

大业十一年(615),隋炀帝任命李渊为山西、河东抚慰大使。

大业十二年(616),李密投奔瓦岗军。分散的各路起义军逐渐联合起来,形成了李密为首的瓦岗军、窦建德为首的河北起义军和杜伏威为首的江淮起义军三个强大的起义军集团。

大业十二年(616),以李渊为太原留守。

大业十三年(617),七月,李渊在太原起兵,向关中进发。

大业十三年(617),九月,魏徵归李密。

大业十三年(617),房玄龄渭北谒见李世民。

大业十三年(617),十一月,李渊所部占领长安。

大业十三年(617),李靖归唐。

大业十三年(617),李密杀翟让。

武德元年(618),三月,宇文化及在江都发动兵变,杀隋炀帝。

重建鬼域!我,带领百万鬼差降临人间!  唐:日落九世纪  纪连海新作:历史上的父子宰相  红色三部曲之历史选择了毛泽东  二读五胡录----煮酒论英雄  盛世娇宠:废柴嫡女要翻天  揭秘雍正朝重重疑案:原来雍正  胡雪岩4-萧瑟洋场  杜月笙野史  犁不开的冻土-莫斯科保卫战  超级帝国  少年纳粹亲历第三帝国末日  官场红尘  罗斯福王  亲历晚清45年  古代战争史 作者:魔鬼门徒  东厂与西厂  中国黄埔军校(全文)  干物妹也要当漫画家  重生LOL战术大师  

热门小说推荐
刚毕业的我成了全职奶爸

刚毕业的我成了全职奶爸

十个月前的一场邂逅,让刚毕业的温石成了一名奶爸。为了两个孩子健康成长,他和苏云两人决定假结婚。照顾孩子对于没有任何经验的温石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好在,他突然激活了全职奶爸系统。只要照顾娃,就能得到各种奖励。他的人生,也因此改变。如果您喜欢刚毕业的我成了全职奶爸,别忘记分享给朋友...

穿书后我被反派演了

穿书后我被反派演了

方清阮穿书了,穿成了小说里的炮灰女配,开头就死的那种。她拿着一手烂牌打出王炸,力挽狂澜,挡下了原文男女主不知道多少明枪暗箭,却在自己救的弱智身上栽了。原文里,对女主来说,秦郁是她偶然救下的人,是她最强大的后盾。对方清阮来说,秦郁是无视主角光环将主角摁在地上摩擦的反派。无论如何,她都没想到,那个连话都说不清还爱占她便宜的人是阴沉偏执的大反派。她被秦郁演了,被他安排的明明白白。原书里,这位大反派把两个主角都弄死了。现在,主角死不死我不知道,反正我是要死了。死在床上吗?滚!(不甜你打我,娱乐圈文,强强对决)如果您喜欢穿书后我被反派演了,别忘记分享给朋友...

笔御人间

笔御人间

笔御人间简介emspemsp关于笔御人间手中握笔,可书文章千篇锦绣,可画山川大河繁荣,绘那人间盛事。也可上伐昏君乱臣,落笔九泉,腰悬一剑,斩妖魔魍魉,荡尽这人间不平事。我叫陆良生,乃大隋国师群174411676...

幻想娱乐帝国

幻想娱乐帝国

星海漫游,时空穿梭,机械科技,目标是未知的星辰大海!如果您喜欢幻想娱乐帝国,别忘记分享给朋友...

三尺红妆

三尺红妆

这是一个男人拿着一柄女子佩剑行走天下的故事如果您喜欢三尺红妆,别忘记分享给朋友...

欢喜佳期

欢喜佳期

意外去世的常安夫妇有三大憾事,一是没将自家闺女嫁出去,二是忘记告诉她家里有矿,三是如果您喜欢欢喜佳期,别忘记分享给朋友...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